在数字化生活全面渗透的今天,手机已成为孩子接触世界、学习信息的重要工具,但也成为不少家庭焦虑的源头。尤其是在青春期阶段,孩子容易因缺乏自控力而沉迷于社交软件、短视频、网络游戏,严重者甚至影响学习、睡眠、人际关系。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发现:与其一味禁止和惩罚,不如用正向教育的方式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用机习惯,从源头降低手机成瘾的风险。
手机成瘾,并非单纯是“玩心重”或“自控差”,往往隐藏着以下心理需求:
逃避现实压力:学业竞争激烈、家庭关系紧张、同伴关系不良时,手机成为逃避现实的“安全区”。
情绪调节缺失:孩子缺乏宣泄负面情绪的出口,通过手机寻求短暂的情绪抚慰。
亲子沟通匮乏:父母对孩子关注不够或只关注成绩,导致孩子把情感寄托在虚拟空间中。
缺乏价值感和陪伴:在现实中得不到成就感,孩子就更容易在游戏或社交网络中寻找“存在感”。
因此,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认为,防止手机成瘾,不能只靠“收手机”,更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关系和价值需求。
正向教育,是一种强调理解、尊重、引导、鼓励的育儿理念,其核心不是“控制孩子”,而是“激发孩子内在自律”。在应对手机成瘾方面,正向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设定手机使用规则之前,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起信任关系。湖北正苗启德的实践中发现:当孩子感觉被理解和尊重时,更愿意接受父母的建议。
与孩子平等地探讨“手机可能带来的利与弊”
询问孩子“你认为合理的使用时间是多少”
不带评判地倾听孩子为什么喜欢某些APP或游戏
✅ 结果:规则变成了“共同制定”,而不是“强加控制”。
模糊规则常常导致冲突,比如“少玩手机”“不要沉迷”这类表达缺乏可执行性。应明确化:
每日使用时间段(如放学后至晚饭前一小时)
禁用场景(如用餐时间、睡前半小时、家庭活动中)
必须完成的责任(作业、家务、阅读后才能玩手机)
✅ 湖北正苗启德推荐:可制定“家庭手机使用契约”,强化责任意识与边界感。
孩子不遵守规则时,家长常常怒斥、威胁或没收手机,这会加剧孩子的逆反情绪。正向教育则鼓励使用积极方式:
设定“完成任务奖励手机时间”的激励机制
及时肯定孩子遵守约定的行为
不把“惩罚”作为沟通的第一反应
✅ 教育是引导,而不是对抗。语言的温度,决定亲子关系的质量。
手机之所以“上瘾”,往往是因为孩子没有其他可投入的生活内容。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
发展兴趣爱好:如运动、绘画、阅读、音乐
参与亲子活动:如烹饪、短途旅行、家庭游戏
设定目标计划:帮助孩子体验现实中的成就感
✅ 湖北正苗启德指出:“陪伴”和“替代”是防止成瘾的关键支撑力。
如果父母自己也在饭桌上刷手机、边走边滑屏,很难让孩子信服地遵守规则。家长应以身作则:
在孩子面前合理控制手机使用
主动放下手机参与互动
将读书、运动、工作效率等积极行为呈现出来
✅ 孩子不是靠说教学会自律,而是通过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建立习惯。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引导使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始终坚持:“不打压、不纵容,用正向教育激活孩子的内驱力”,帮助家庭建立科学的育儿认知体系。对抗手机成瘾,不是压制孩子的行为,而是唤醒他们内心的自律与成长动力。教育的力量,来自陪伴、理解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