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实践中,许多家长和教师共同面临一个困扰:孩子缺乏自控力,尤其在面对学习、网络、情绪、人际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拖延、任性、沉迷或对抗行为。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孩子甚至“拒绝自控”,对任何管教或建议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和抗拒。
面对这样的情况,单靠家庭或学校单方面的努力往往效果有限。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始终认为,家庭与学校应建立稳定、高效的协同机制,联合干预,才能有效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管理的成长转化。
拖延学习、逃避任务,对规则视而不见
情绪易失控,无法控制冲动行为(如顶撞、打人、摔物)
过度依赖手机、游戏等娱乐方式,拒绝节制
缺乏目标意识,消极对待生活和学业安排
对父母和老师的劝导产生敌意,缺乏反思能力
家庭管教方式不当:极端放任或高压严控都可能削弱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情绪与心理调节能力不足:孩子内在情绪紊乱,但缺乏自我理解与管理机制。
缺乏榜样与正向激励:家庭和学校未能提供积极的行为引导与情绪示范。
规则执行不一致:家庭与学校标准不统一,导致孩子混淆是非、逃避责任。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倡导“共育共管”的家校协同模式,强调统一标准、分工配合、持续跟进,形成合力:
家长与学校应达成共识:干预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帮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避免出现“学校严管、家庭纵容”或反之的矛盾局面。统一口径、统一规则、统一奖惩标准,才能形成行为规范的“闭环”。
父母不应以“发火”、“焦虑”、“指责”为主要沟通方式,而要以耐心、信任、稳定的情绪作为家庭支持的基石。同时,以身作则、管理自身情绪,为孩子树立行为规范的榜样。
通过学校心理老师或班主任牵头,制定针对孩子问题行为的“阶段目标”,如“按时完成作业”、“情绪控制评分”等,家长配合在家执行监督与反馈。设置适度激励机制,让孩子看到改变后的成就感。
家校之间应建立稳定的沟通方式,如每周一次反馈交流、家长微信群、定期家访等,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状态,发现问题立即调整。
当孩子出现强烈对抗、自我伤害、逃学、情绪异常等情况时,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心理行为训练机构介入。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就为许多存在自控障碍的青少年提供系统干预支持。
作为青少年行为干预与心理教育的专业机构,我们针对“拒绝自控”的学生,构建了以下五位一体干预系统:
行为矫正训练:通过系统任务设计与正向引导,建立行为规范。
情绪管理课程:提升孩子对情绪识别、表达与调节的能力。
家庭教育重构课程:帮助家长调整教养方式,学习科学陪伴方法。
个案心理辅导:为孩子提供1对1心理支持,疏解内在压力。
学校协同转化机制:与原学校保持协作,促进孩子平稳回归。
实践证明,当家庭与学校、专业机构形成联动机制,孩子的行为和心理都能在短期内实现明显转变。
孩子拒绝自控的背后,是内心失衡、自我迷茫和成长困境的外在表现。面对这样的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管得更紧”,而是家校联合、用心引导、专业支持。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愿与更多家庭和学校携手,以科学方法与人本关怀,共同帮助孩子走出行为困局,走向成熟与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