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一听到孩子说“我不想学了”,本能反应是焦虑、责骂,甚至加大补课和监督力度。然而,这样的做法往往让孩子更加抗拒学习,甚至发展成长期厌学或亲子关系破裂。事实上,孩子的厌学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而是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的积累。
所以,当孩子出现厌学迹象时,父母的第一步应该是什么?
孩子本身已经有学习压力,如果父母再强压,容易让孩子出现逆反、焦虑甚至抑郁。
厌学行为往往意味着孩子感到无力、焦虑或缺乏目标感。如果忽略这些根源,只靠命令,很难解决问题。
当孩子说“不想学”,家长要先深呼吸,稳定情绪,避免当场发火。
可以告诉自己:
“这是一个信号,不是灾难。我先了解原因,再找解决办法。”
❌“你再这样以后没出息!”
✅“我理解你现在觉得累,我们聊聊怎么让学习轻松一些,好吗?”
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敞开心扉。
学习挫败感:成绩不理想,导致自我否定;
外界压力大:父母期待过高,学校竞争激烈;
兴趣缺失:学习方式单一、枯燥;
情绪困扰:社交问题、自卑、焦虑等。
✅ 做法:
主动问:“你觉得学习困难在哪?有没有什么让你特别不舒服的地方?”
耐心倾听,避免打断或批评。
当孩子情绪稳定、愿意沟通后,可以一起商量短期目标:
每天20分钟学习一个重点,而不是要求“你必须拿前十”;
将目标细分,帮助孩子体验成功感,逐步恢复信心。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应立即干预:
长期情绪低落、出现自伤言论;
完全拒绝上学,且有逃学行为;
与家人彻底断联,表现强烈抵触。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提醒:
厌学并非孩子的问题,而是信号。父母的第一步不是逼迫,而是理解和引导,帮助孩子找回学习的意义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