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家长反映:**孩子因为沉迷手机,不仅学习成绩下降,还逐渐对学习本身产生厌倦和排斥心理。**这种“由手机引发的厌学情绪”正成为当前青春期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那么,当孩子因手机问题而出现厌学倾向时,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又如何科学地帮助孩子找回对学习的兴趣?作为专业从事青少年心理行为干预的教育机构,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结合多年实践,为家长提供以下系统化调整建议。
许多家长以为孩子是“懒”“贪玩”,但实则不然,手机只是诱因,根源往往更复杂:
短视频、游戏能让孩子立刻获得快乐和成就,而学习过程则需要长期投入、重复训练,对自控力和目标感要求更高。
当孩子在学习中不断受挫,感到无力或焦虑时,手机成为情绪逃避的工具。一刷视频、一打游戏,压力瞬间缓解,久而久之,产生对学习的抗拒心理。
当家长只看“成绩”,而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时,孩子更容易将手机作为情绪寄托,反感家长和学习环境。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厌学后,第一反应就是——“把手机收了!”
但这样做可能适得其反。正苗启德在大量干预案例中发现:不沟通地强制断手机,会激化孩子对父母和学习的双重反抗。
✅ 建议做法:
坦诚表达家长的担忧,而非简单责备;
和孩子一起分析沉迷手机的原因,找到学习中的“痛点”;
强调“不是禁止手机,而是学会使用手机”。
孩子有厌学情绪,往往学习节奏已混乱,日常缺乏目标感。此时,重新构建规律的作息与学习结构非常关键。
✅ 湖北正苗启德推荐时间管理方法:
每日固定学习时间段(建议1小时集中+10分钟休息节奏);
手机使用时间设定为:学习任务完成后 + 娱乐限定时间(如30分钟);
周末留出自由使用时间,但提前与孩子协商“达成目标才能享受自由”。
这种“以任务换奖励”的方式,既不压抑孩子的娱乐需求,又能强化目标意识。
孩子真正愿意学习的原因,从来不是“父母要求”,而是自己在学习中找到价值与成就感。
✅ 家长可以尝试这样做:
降低要求,帮助孩子从简单任务中找回信心;
鼓励并及时反馈每一个小进步,如“你今天作业完成得比昨天快了,挺棒的”;
允许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作为突破口,如“你喜欢历史,那不如从看一集历史纪录片开始?”
📌 正苗启德强调:改变从兴趣切入最有效,兴趣是驱动内在动力的第一步。
如果孩子的厌学情绪已影响到正常生活,比如逃课、失眠、情绪暴躁等,说明问题已经从行为层面升级为心理层面,需要专业干预。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在实际教学中,针对这类孩子通常会开展:
心理测评,了解厌学的具体心理根源(如焦虑、社交障碍、自我否定);
个别心理疏导,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学习与自我价值;
行为管理训练,引导孩子建立稳定的日常行为模式;
家庭教育指导,改善亲子沟通质量,避免情绪传染。
一名初二男生,因长期沉迷手机和游戏,对学习产生极强抗拒。家长尝试多次“断网式管理”,但孩子反而开始说谎、厌学、暴怒。
在正苗启德接受为期三个月的系统干预后,我们通过家庭共识制定“手机使用契约”,结合心理咨询逐步重建其学习兴趣。辅导中引导他从写自媒体历史小文章入手,发现了写作和历史的兴趣点。
3个月后,他主动要求回归学校,开始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手机使用也从每日6小时下降至每天30分钟以内。
孩子因手机产生厌学情绪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家长是否具备正确的认知与方法。手机不过是表象,真正需要修复的,是孩子的情绪、动力与家庭连接。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始终倡导:“理解是沟通的起点,支持是改变的根基。”
如您正面临孩子手机依赖与厌学问题,欢迎联系我们的心理干预与家庭教育专家,我们将为您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成长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