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高一,是许多孩子从“应试型初中”迈向“综合型高中”的转折点,也是学业压力、心理变化、社交挑战集中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部分学生开始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学习动力不足等“厌学”表现。家长感到无从下手,孩子也陷入迷茫和困惑。
作为专注于青少年行为成长干预与心理引导的专业教育机构,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长期接触到大量因厌学被送来的高一学生。通过深入分析和专业干预,我们发现:厌学,并非简单的“不想读书”,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心理应激反应。
那么,高一孩子出现厌学,该怎么办?又该如何科学有效地疏导?我们在本文中为广大家长提供一些经验与建议。
1.学业难度陡然上升
高中课程比初中更系统、更抽象,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原本在初中轻松应对的学习方法突然失效了,成绩一落千丈,自信心受挫,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2.目标迷茫,缺乏内驱力
进入高中后,孩子逐渐意识到未来走向的重要性。但面对未知的大学与职业方向,一些学生感到困惑,甚至出现“我为什么要学”“学了又能怎么样”的消极念头。
3.情绪管理能力不足
青春期带来的情绪波动,再加上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困扰,孩子极易出现焦虑、烦躁、无助等负面情绪,如得不到有效纾解,极有可能演化为厌学。
4.家庭沟通障碍
部分家庭在面对孩子厌学时,过于强调“成绩第一”,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家长的不理解、不耐烦甚至指责,会加剧孩子的反抗心理,形成对学习与家庭双重的疏离感。
厌学并不意味着孩子“变坏”了,而是他内心正在发出“我需要帮助”的信号。家长首先要调整心态,放下对成绩的执念,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上。
避免使用“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别人都能行你为什么不行”等打击性语言。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试着问:“你最近压力大吗?”“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我支持你?”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梳理产生厌学情绪的具体原因:是因为成绩下滑?人际关系紧张?还是对未来感到迷茫?找准“症结”后,才谈得上有效“治疗”。
例如,如果孩子因成绩下滑厌学,可以适当降低阶段目标,鼓励其从简单科目入手,重拾信心;如果是被同学排挤造成不良情绪,应重视心理疏导与社交技巧培养。
相比外部奖励或惩罚,更有效的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内在兴趣。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设定具体且可实现的目标,例如:“我想考上理想大学”“我想将来从事喜欢的职业”等,通过目标驱动学习行为。
同时鼓励孩子发展除学习以外的特长爱好,如运动、音乐、阅读、手工等,让他们在多元化的成功体验中建立自我价值。
如果孩子的厌学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甚至伴随抑郁、逃学、沉迷网络等行为,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或教育干预机构的帮助。
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我们为不同情况的厌学孩子提供一对一心理疏导、行为引导、成长指导以及学业帮扶。通过个体咨询、团体训练和家庭教育辅导,让孩子在专业的环境中逐步找回自我,重拾学习的信心与希望。
孩子的成长不能靠“说教”来解决,更不是靠压迫能完成转变的。它需要家庭、学校与孩子自身三方的共同努力与理解。
家长要做的是陪伴、理解、引导,而不是一味逼迫。老师应给予更多关注与肯定,鼓励而非批评。而孩子,也终将在这些正向的支持中学会自我调整和坚强成长。
高一,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起点。孩子在此阶段出现问题,不是失败,而是提醒我们该改变教育方式了。
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理解,每一个困境都能找到出口。”只要方法得当、用心陪伴,再迷茫的孩子,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再疲惫的心,也能重燃学习的热情。
如果您的孩子也正经历类似的困扰,我们愿意做您和孩子之间沟通的桥梁,陪他一起穿越这段灰色的旅程,走向更明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