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充满挑战的阶段。尤其是处于初中的孩子,正值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自我意识觉醒,情绪波动明显。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出现叛逆、厌学的行为,让许多家长倍感焦虑和无助。
作为专注于青少年行为矫正和心理疏导的教育机构,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接触过大量因叛逆和厌学而被家长送来的初中生。在与这些孩子长期接触与观察中,我们发现:大多数问题的根源,往往并不只是“学习压力”或“懒惰”,而是深藏的心理需求未被关注。
那么,当孩子陷入叛逆与厌学情绪时,家长该怎么做?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走出心理困境,重拾学习动力?以下是我们根据实际经验提出的建议。
1.自我意识觉醒
初中生开始渴望独立思考,不愿再被父母“指挥”人生。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主张,却缺乏成熟的表达方式,常表现为反抗、冷漠、沉默或对抗。
2.学习压力骤增
从小学升入初中后,课程难度加大、竞争激烈、考试频繁,一些适应能力较弱的孩子就会产生逃避心理,进而厌学。
3.家庭沟通方式不当
很多家庭中,父母仍以“命令式”沟通来对待孩子,一味要求成绩好,却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感受和成长需要,导致孩子用“叛逆”来争取存在感。
4.同伴影响和网络诱惑
社交圈的变化、电子产品的干扰也容易让孩子转移注意力,沉迷游戏、网络,进一步远离学习。
当孩子开始厌学或拒绝沟通时,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或打压,而是停下来倾听孩子的声音。用平静的语气问问:“最近学习是不是让你有点压力?”“你是不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没说?”很多时候,孩子愿意说出来,就是改变的开始。
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角度。沟通中少用“你必须”“你不能”,多用“我们一起想办法”“我理解你的感受”。初中生不再只是孩子,他们正在成为独立个体,需要被尊重和认可。
强压式的教育常常适得其反。应当减少“只看成绩”的评判标准,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和内在成长。同时,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在失败中站起来,而不是让失败成为厌学的根源。
没有目标的孩子往往更容易迷茫。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学习和生活上的小目标,比如“这周数学做到理解一道题”“每天坚持看书20分钟”等,逐步让孩子在小成功中找回自信。
很多孩子厌学并不是对“学习”本身反感,而是对现有学习内容提不起兴趣。可以鼓励孩子发展课外兴趣,如绘画、运动、写作等,在兴趣中释放压力,并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设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和成长指导老师,我们深知,心理疏导不是一次“讲道理”就能解决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系统的陪伴过程。针对初中孩子的心理特点,我们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疏导:
情绪疏通法:帮助孩子表达负面情绪,如焦虑、挫败感、自我怀疑等。
认知重建法:引导孩子改变对学习的消极看法,树立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
同伴互动法:通过集体活动与交流,让孩子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找回归属感和安全感。
家庭关系改善:对家长开展亲职教育培训,增强家庭支持系统的功能,共同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叛逆和厌学,并不是孩子变坏了,而是他们用最直接的方式在表达“我累了”“我不被理解”“我需要帮助”。作为家长,我们的职责不是压住他们的情绪,而是点亮他们内心的希望之光。
在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我们始终坚持“以心育心、以爱育人”的教育理念,帮助每一位迷茫的孩子找回方向,也帮助每一位焦虑的家长找回信心。
孩子叛逆厌学,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一个过程。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成为孩子心灵的守望者,而我们,正苗启德,也将始终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