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
您当前的位置 :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 > 成长教学> 孩子厌学>

为什么初中生开始厌学后就完全不努力了?

在很多家长的眼中,孩子一上初中就像“换了一个人”。曾经乖巧听话、主动学习的孩子,突然开始厌学、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完全不努力了”“一碰学习就发火”的状态。这种变化令人担忧,也让不少父母陷入无助:为什么孩子厌学之后会彻底放弃努力?他们是真的不想学,还是在无声地求助?

本文将从心理机制、学习环境、成长压力等多方面分析初中生厌学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引导建议。

为什么初中生开始厌学后就完全不努力了?

一、从“厌学”到“不努力”,是一次心理防御的过程

初中阶段正是孩子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学习难度上升、自我意识觉醒,孩子开始更敏感地面对外界评价和自我定位。一旦他们在学习中经历持续的失败、压力或否定,就容易产生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既然我学不好,那我就干脆不学了。”

这是孩子在面对挫败感时选择的一种“放弃抵抗”,试图借此逃避痛苦的源头。这种行为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在意学习,而是他们内心早已疲惫,只是用“不努力”掩饰无力。

二、厌学的背后,是三个核心困境

1. 持续的学习挫败,打击自信心

初中课程内容骤然加深,学习节奏快。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单一、基础薄弱,进入初中后容易跟不上。多次考试失败、老师批评、家长指责,让孩子觉得“我怎么学也没用”,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

2. 家庭沟通方式过于压力化

一些家长在孩子成绩下滑时,只关注分数,忽视了孩子的感受。高压、批评、拿别人家孩子比较,甚至惩罚性的管理方式,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最终演变为“破罐子破摔”。

3. 缺乏内在学习动机

如果孩子对知识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目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让家长满意”而学习,那么一旦外部驱动力失效,他们便会放弃努力,因为这本就不是他们“自愿”的行为。

三、为什么一旦厌学,孩子很难“自我恢复”?

1. 负面情绪积压,难以自我疏解

初中生在心理上仍不成熟,缺乏有效的情绪管理能力。当他们在学业中反复受挫,情绪就像堤坝下的水,逐渐堆积却无处宣泄。学习从“任务”变成“负担”,他们下意识地远离书本。

2. 环境缺乏积极激励

如果学校缺乏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方式,老师很难发现某个孩子的情绪问题;而家庭环境中又只有“成绩导向”的话语,那么孩子就找不到任何学习的“意义”。

3. 社交逃避+网络沉迷形成“替代满足”

在现实中得不到认同,孩子往往会转向网络世界,通过游戏、社交软件获得短暂的自我满足和心理逃避,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回归学习的意愿和能力。

四、家长可以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厌学-放弃”循环?

1. 从评判转向理解,停止负面标签

停止用“懒”“不上进”“没出息”等标签评价孩子。与其责备,不如诚恳地问一句:“最近你为什么不想学了?是不是遇到了什么让你不舒服的事情?”

2. 重建信任,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

厌学的孩子往往很孤独,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倾诉、不会被否定的情感出口。耐心陪伴、倾听,而非急于说教,是帮助孩子重拾信心的第一步。

3. 协助设立小目标,重建成就感

别一下子要求孩子“必须进步”,可以帮助他们从每天完成作业、主动复习10分钟等微小目标入手,让他们重新体验“我也可以做到”的满足感。

4. 适时借助心理辅导或第三方介入

当孩子陷入持续厌学、自我封闭甚至情绪问题时,家长不要犹豫求助专业心理机构,外部中立力量往往更容易打开心结。

结语:放弃努力,不是孩子的本意

初中生的厌学并非无缘无故,他们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在过重压力与失衡环境下逐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家长和老师的温柔理解、科学引导,才是帮助他们找回学习动力的关键。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被接纳、被肯定,我们要做的,不是逼他们回到课桌前,而是陪他们走出困境。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问题,都可以留下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来电为您解答。
姓名*
电话*
关于正苗启德
关于我们
学校新闻
行业资讯
师资力量
招生简章
校园风采
教学课程
心理矫正
行为矫正
文化辅导
成长教学
叛逆孩子
孩子早恋
孩子厌学
沉迷网络
家庭教育问题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188-7124-1025

湖北校区:湖北省武汉市蔡甸与汉川交汇处(离汉川高铁站5公里)

河南校区:河南省郑州市巩义正苗启德教育学校

浙江校区: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永和镇项家桥村(原永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