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咨询中提到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孩子不仅厌学,还表现出长期情绪低落、自我封闭、兴趣缺失,甚至出现自伤、自责等负面倾向。面对这种**“厌学+抑郁”双重困扰**,很多家庭陷入了焦虑与无助。
这类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极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深远影响。那么,家长该如何科学判断孩子是否存在抑郁倾向?又该如何在孩子抗拒学习的同时,给予他们有效的理解与帮助?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结合多年经验,为家长提供以下实用应对建议。
不是所有厌学的孩子都有心理疾病,但如果同时出现以下症状,家长应提高警惕:
对一切失去兴趣,连游戏、爱好都不再提起;
明显情绪低落、易怒或沉默,难以自我调节;
学业退步明显,缺乏目标感和动力;
睡眠紊乱,白天昏昏欲睡,夜晚失眠或早醒;
经常说“我没用”“我讨厌自己”“学习没有意义”等负面话;
拒绝与人沟通,甚至出现自伤或表达轻生想法。
当一个孩子不仅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且对生活整体感到无力或绝望时,很可能已处在抑郁情绪的边缘,需要家长高度关注和专业干预。
当孩子在学习中总是失败、被批评、被比较,容易形成“我怎么努力也不行”的认知,从而丧失自信。
如果孩子每天生活在父母高压、老师严管、同伴竞争的环境中,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很容易引发焦虑、抑郁情绪。
一些孩子内心敏感,渴望被理解却又不擅表达。如果家长只关注成绩,却忽略情绪变化,孩子容易感到被忽视、孤立。
父母争吵冷战、情感疏离、情绪勒索等家庭氛围,也会让孩子内心长期处于不安、恐惧状态,导致心理防线逐渐崩溃。
当孩子出现厌学与情绪低落时,首要任务是处理心理问题,而不是逼着学习。
✅ 建议做法:
暂时搁置成绩要求,先关注孩子情绪状态;
表达理解而非责备,比如说:“我看到你最近很累,是不是有些事情压得你喘不过气?”
很多家长不懂得如何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反而说:“你这是矫情!”、“别人不也这么学吗?”——这种回应只会让孩子更封闭。
✅ 建议做法:
允许孩子有情绪波动,不急于“解决”;
给予耐心倾听,哪怕只是点头陪伴,也胜过批评指导。
青少年最需要的是被理解、被尊重的自我感。家长过度控制、频繁施压,只会加剧孩子的无力感。
✅ 建议做法:
把“说教”变为“共情”;
把“命令”变为“邀请”,比如:“我们能不能一起想个办法,试试看怎么让你轻松一点?”
当孩子已出现明显抑郁症状或自残倾向时,单靠家庭很难解决问题,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专业机构帮助。
✅ 建议做法:
进行心理测评,判断是否需要干预;
可考虑专业机构的情绪疏导、行为引导、家庭关系修复等系统性支持。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配备专业心理辅导团队,为有情绪障碍倾向的学生提供定制化干预方案,帮助孩子重拾信心与方向。
孩子能否走出低谷,最关键的支撑不是外界,而是家庭。如果家中充满理解、包容和温暖,即使孩子陷入低谷,也会有重生的力量。
✅ 建议做法:
调整父母自身情绪,营造安静、稳定的家庭氛围;
多一些肯定和鼓励,少一些指责与否定;
鼓励家庭共处时间,如一起散步、做饭、阅读等,重建情感连接。
孩子出现厌学和抑郁倾向,并不是他们“不懂事”或“太脆弱”,而是他们已经用尽全力,却依然找不到出口。
真正成熟的家庭教育,是在孩子情绪最低落的时候,不离开、不放弃,而是做那个愿意陪他等待、倾听、守护的人。
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愿与每一个在情绪阴影中的孩子和焦虑中的父母同行,帮孩子找回希望,走向健康、自信、积极的成长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