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处于叛逆期、不懂感恩时,很多家长会感到困惑与焦虑。湖北正苗启德青少年特训学校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此时恰是转化和引导的关键时机。以下是他们的思路与实践建议,供家长参考:
叛逆并非无缘无故。孩子常以“不懂感恩”的姿态掩盖内心的焦虑、自卑或抗拒。学校建议家长先放下指责,尝试倾听:“最近做错什么事情了吗?”“在学校或同学中发生了什么?”通过耐心倾听与理解,孩子心防才有可能逐渐放下。
学校会邀请校内“感恩之星”分享故事,或者在班会上播放感恩主题短片,让孩子看到“感恩带来的温暖与成长”。这些真实的、可触摸的榜样,比说教更具感染力,也能激励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
正苗启德倡导“每天一本感恩日记+每周一次值日劳动”。孩子完成扫地、为班级准备活动等后,会在回家时写一篇感恩日记,表达对家人和老师的感谢。实践中他们会发现:劳动后的一句“谢谢”并不难出口,感恩也变得自然。
学校定期开展“感恩之夜”或“家庭感恩会”,邀请家长、老师与孩子一起参与。孩子可以用一封手写信、一段视频或一首诗歌,向某位家长表达心意。在仪式氛围中,孩子往往自然流露真情——不仅感恩,也收获勇气和自信。
当孩子主动说谢谢、回家打扫时,班主任会在老师群里公开肯定,“李明今天主动帮清洁教室,值得点赞!”家长也会在家人群表达欣喜。被“看见”与肯定,是最有效的催化剂,孩子便会为下一次“感恩行动”积攒勇气。
有些孩子叛逆且不易说感恩,需要更长时间的累积与尊重。学校推行“一对一心训导师制度”,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对家长、师长的理解。在陪伴与支持中,孩子在自己的节奏里成长,最终自发展现感恩行为。
正苗启德建议,家长学习接纳与陪伴技巧,减少控制与命令。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工作坊,分享引导案例、心理学技巧与鼓励语言。家庭与学校共同配合,孩子才能在更大环境中感受到“被理解”“被期待”,感恩自然生于心田。
理解代替指责:倾听和包容是打开孩子心门的第一步
榜样与体验结合:真实故事和劳动体验提升感恩认知
仪式与反馈并行:让感恩行为有舞台与被接纳的光环
循序渐进、自有节奏:慢慢来,尊重孩子个体差异
家校联动、合力育人:同频共振才能形成长效机制
湖北正苗启德的实践告诉我们,孩子叛逆期“不懂感恩”,只是一段成长的必经阶段。在理解、接纳与有效引导下,叛逆可能成为理解与成熟的契机。让我们携手,帮助孩子从“我不懂”走向“我知道怎么表达感激”,从任性迷茫走向自觉承担,把叛逆引导成感恩——孩子人生中一段弯道后的成熟起点。